“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校創新創業如何有效助力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教育強國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哪些發展瓶頸和困境,又該如何突破重圍?記者2日獲悉,在華東師范大學“創新無止境·創業踐于行”創新創業教育周閉幕式上,新時代創業達人分享了他們以青春之名譜寫的創新創業故事。
先行者說:科技創新,敢為人先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許多 難題亟待解決。廣大青年學子已經成為中國龐大雙創群體中最有朝氣、最有激情、最活躍的一個群體,創新創業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用其智、得其利、創其富、擔其責”的機會和舞臺。
華東師大軟件工程學院的錢佳威博士,在曹珍富教授的指導下,早早就把目標瞄準了“數據隱私保護”這一科技創新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創立了九洲數密,目前已完成雙重后量子密鑰封裝技術研究、設計與產業化,打破行業之間的數據壁壘,開創數據共享全球化的新紀元。數據隱私保護是量子信息技術中的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細分領域,主要依賴底層硬件、中層框架、高層隱私計算技術。錢佳威介紹道,他的項目旨在建立隱私計算技術體系,并將其產品化并推向社會,歷時四年、五次迭代終成正果。他談到,技術類創業項目必須兼顧商業性和公益性,越來越多的華東師大創業學子加入到了公益的隊伍。在疫情防控期間,師大創業學子投身快速測試劑、巡檢機器人等技術研發,積極捐款捐物,勇擔阻斷新冠的社會責任。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華東師大舉全校之力,通過政策引導,動員了更多的院士、教授、杰青團隊參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推動師生共創、專創融合。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杜冰教授結合生命科學領域的親身創業實踐經歷談到,雙創就像一場馬拉松競賽需要韌性與耐力,同時要堅持“四個面向”的原則瞄準醫學臨床痛點問題。教育學部黨委副書記沈曄介紹了立足教育學科專業背景構建以“三全三融合”為特色的雙創育人體制機制,通過推動思創融合、專創融合、學創融合等舉措來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工作經驗。
在院士、教授、杰青團隊的鼓勵和指導下,一大批像錢佳威這樣有著“用技術改變世界的野心”的青年創業者迅速成長,他們的創業項目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定位,有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有的聚焦經濟主戰場,有的回應國家重大需求,有的以人民生命健康為導向,越來越多的同學正通過創新創業實踐來回應時代需求、解決時代之問。如教育學部本科生李浩棟創業三年來為國內50余家人工智能行業客戶提供AI數據1億余條,全方位助力中國產業出海智能化;祥耀生物創始人趙文祥博士,三年多完成了阻斷新冠病毒、緩解自身免疫、抗腫瘤等十余個生物新藥的早期研發和轉化……這群年輕人敢闖、敢創的背后,無不帶著一份責任與使命,光榮與夢想。
追夢人說:增進福祉,知行合一
青年學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者和圓夢人。晤罕科技的創始人院旺動情地回憶起其創業初心,就像前幾年廣為人們所熟知的醫保談判代表說過的那句話“每一個小群體都不應該被放棄”。院旺懷揣著“科技向善,踐行商道”的創業初心帶領團隊完成我國第一款罕見性遺傳病快速篩查及預防解決方案。他的項目聚焦我國2000萬罕見病群體,破解了普遍存在的診斷難、診斷貴、易漏診誤診的難題。他帶領團隊用專業知識幫助罕見病群體,不斷迭代,耐心培育市場,積極融入產業上下游。當問及未來前景時,院旺信心滿滿,他的團隊已經開始著手拓展適用的病種數量,從篩查拓展到預防再到全周期健康管理,更好地服務遺傳病群體,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在華東師大,越來越多像院旺一樣的青年創業學子,有青少年性教育的前行者、生態環境的守護人、助農平臺的開發者、鄉村振興的助力者……他們的創業項目關注民生福祉的領域,他們的選擇、他們的行動展示了新時代青年“敢”字當頭背后的時代擔當。
革新者說:思變求新,行穩致遠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高校在滿足國家對于高層次人才培養重大需求方面仍存在有效供給不足、支撐不夠的問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肩負著培養新時代創造之人才的使命,正處于爬坡上升的關鍵時期,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跨越轉型、求變圖強,越需要敢于創新、勇于突破、善于破局。
華東師大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阮平章向記者介紹,以上幾個項目是華東師大學生近年來將雙創實踐與科技創新、民生熱點問題緊密結合的生動縮影。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微流控芯片、基因抗體治療、生態修復、鄉村教育振興……這些有社會擔當、聚焦現實問題、跨越多領域的“前沿”科創成果,都是學生們成功落地的雙創項目,充分體現了學校所秉持的“唯卓越方能立足”的創新文化。近年來,一大批創新創業卓越人才脫穎而出,僅僅在本年度中,趙文祥成功當選教育部第五屆“閃亮的日子—青春該有的模樣”大學生創業人物;周文波入選第二屆“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袁帥榮膺上海EFG天使基金“雛鷹獎”;錢佳威團隊首次斬獲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特等獎。
華東師大副校長戴立益對記者表示,學校明確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聚焦“育人、文明、發展”三大使命,全面提升雙創教育水平。面對未來的挑戰與機遇,華東師大將以建設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為契機,引導廣大師生聚焦科技創新關鍵領域,致力于解決“卡脖子”問題,主動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大版圖,為國家科技創新賦能出實招、見實效,成為敢想敢為、善作善成的科技創新先行者。引導師生將目光投向民生領域,提出彰顯師大青年擔當、造福社會的智慧解決方案,成為“既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的青春強國追夢人。學校將堅持“思想引動”“課堂推動”“實踐帶動”“文化助動”,做同向同行、創優創強的雙創教育革新者,引導學生將青春夢、雙創夢與中國夢緊密結合,培養敢闖會創的時代新人。
閱讀原文
記者丨陳靜
來源丨中國新聞網
編輯丨趙一航
編審丨戴琪
更多閱讀:
第一教育丨對標科技“卡脖子”問題,聚焦民生福祉,這群青年學子用創新創業顯擔當